中科院9个双创示范基地孵化企业700余家 基金规模超50亿元
全面落实好疫情防控的各项举措,紧盯重点群体,坚决做好人员的行程轨迹摸排、建立完善人员信息台账、落实落细各级责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保障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精准施策、科学处置,坚决守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
然而,在看到需求端需求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供应端其实同样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受疫情影响,部分供应端煤炭生产有所减少。四季度开板头一个月,疫情贯穿整个10月,等过渡到11月份后,预计到了中旬,经济发展将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恢复。
去年秋天,煤价开始下跌后,跌速非常得快,不像今年这样温和。去年的经济发展状态是前高后低,所以临近年底的时候,煤价相对应的也就下来了不过,好在现在需求一般,不然供求矛盾更麻烦。今天是11月1号,进到新的一个月份,动力煤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据今日智库了解,现阶段沿海八省重点电厂日耗维持在170万吨左右,库存保持在3100万吨以上,可用天数在18天左右。
今日智库认为,目前市场突出的特点是价格高位运行,同时观望情绪比较浓。随着冬季用煤旺季来临,预计煤炭需求还将逐步回升,供需维持紧平衡,动力煤价格下跌有难度。随着僵持时间的延续,政策风险的加剧,部分贸易商出货意愿提升,报价出现了松动,不过降幅很小,范围也不大
受此影响市场看涨情绪有所减弱,报价稍微掉了5-10元。因此,总的来看,短期内港口动力煤市场或将继续呈僵持状态,煤价走势难有较大变化。本周以来,即便大秦线运量仍未改善,港口库存已低至1800万吨以下,也未能对港口市场形成明显支撑;受需求极度低迷影响,港口动力煤价格反而出现了回落的迹象。但在运力受限下,港口库存抬升难度较大,现货资源紧缺的状态同样难有改善,叠加产地发运成本的支撑,贸易商低价出货意愿不强。
随着僵持时间的延续,政策风险的加剧,部分贸易商出货意愿提升,报价出现了松动,不过降幅很小,范围也不大。贸易商仍然普遍认为港口市场煤货源持续紧张,对后市煤价依然看好,不愿低价出货。
03目前来看,需求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交投活跃仍将继续偏低,港口市场情绪或将继续偏弱。先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提到要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严格落实煤炭稳价保供责任。浙江某贸易商表示,大秦线运量仍然受限,但唐呼线批车有明显增加,促使港口库存止跌。02随着迎峰度冬的临近,国家层面对能源保供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
现(CV5000)最低有报价1380-1390元,个别(CV5000 S1)报1400-1405元,(CV5500)报价1590-1600元。| 供应方面保供政策的持续下,长协供应有保障;市场煤方面,虽然短期内产需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鉴于下游没有集中补库的需求,这一问题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短期来看不甚明显。正是在这一情况下,下游用户观望情绪浓郁,个别刚需客户还价水平持续下移,还报盘差距明显,港口市场成交偏少。| 非电方面化工产品价格难有起色,企业持续亏损,生产积极性不高,对煤炭的实际需求有限;建材方面,北方水泥厂已经开始了错峰生产,而且时长创历史新高,仅南方部分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全国范围内水泥行业开工率较低,需求不佳。
需重点关注产地疫情的变化,大秦线运力的恢复,政策走向等情况。| 冬储方面目前尚未到寒冬季节,仅北方部分地区开始供暖,但在保供政策下,叠加地方上的提前部署,大部分供热企业煤炭储备较好,部分甚至处于历史同期高位,而且后期进煤压力不大。
此外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于近期按计划完成了对晋陕蒙三地近200家样本企业2021年度煤炭生产成本调查,为完善各地长协定价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撑,预示着政策调控风险也在逐步增强。后有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强调的要着力稳定能源价格,绝不允许发生拉闸限电。
01| 电煤方面当前,南方地区气温适宜,叠加工业经济仍处恢复期,用电负荷较低,部分终端电厂仅保持单机运行,库存可用天数达20天以上,依靠长协缓慢累库,仅少数电厂按需采购市场煤单笔合同月度履约率应不低于80%,季度和年度履约率不低于90%。不能准确预测的,应结合上一年度实际使用国内煤炭量和新投运机组等合理增长因素签订合同。最高可按2022年度国内耗煤量的105%组织衔接 月度分解要求 将各月合同量明确体现在合同文本中,没有明确的视为月度均衡兑现。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与2022年不同之处 2022年 2023年 文件名称 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发改电【2021】365号) 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发改办运行【2022】903号) 发布时间 12月初 10月底 供应方 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 所有在产的煤炭生产企业 需求方 发电供热企业、纯供暖企业、地方政府推荐的农村居民采暖用煤经营单位、承担政府煤炭储备任务的储备基地、化肥生产企业 发电和供热用煤企业 鼓励方 鼓励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签订长协 无 贸易商 无 可作为中间环节签订合同 中小型供暖企业 无 年用煤量不足20万吨、直接签长协有困难的,确定不多于3家国有供热用煤代购定点企业,以地市为单位统一签订和履约 期限要求 以年度合同为主 原则上一年及以上 鼓励期限 35年 35年 地方供暖企业 纯供暖企业可签订采暖季季节性合同,合同量要覆盖整个采暖季需求 原则上应签年度中长期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签季节性合同 合同签订量 合同总量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3年以上的长期合同量不少于合同总量的50% 煤炭企业不应低于自由资源量的80%,不低于动力煤资源量的75% 核增产能保供煤矿 2021年9月份以来核增产能的保供煤矿核增部分按承诺要求全部签订中长期合同 与去年相同 发电企业签约要求 当年用煤量可准确预测的,按预测用量扣除进口煤计划后全部签定合同。每月尽量相对均衡稳定运输,淡储旺用,淡季月份分解量不低于旺季的80% 惩戒 约谈、通报、信用公示、追责问责 通报约谈、督促签约 对煤矿在新核准项目、新核增产能、铁路运力和金融支持等方面予以限制 欠量资源按长协价转为政府储备资源 保供煤矿调出保供名单,取消有关支持政策 对发电企业欠量资源后续补签按市场煤合同对待,不再享受电煤长协价格和运力保障 下水煤合同基准价 700元/吨(5500) 675元/吨(5500) 浮动价参考指数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综合价格指数 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指数 CCTD秦皇岛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指数 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综合指数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综合价格指数 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指数 CCTD秦皇岛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指数 贸易商 无 允许合法合规加价销售,但不得通过企业贸易商再次转售给发电企业 合同范本 《煤炭购销中长期合同示范文本》 《电煤中长期合同示范文本》
受此影响,大部分电厂在需求低位及储备相对充足的背景下,纷纷消耗高库存,对高煤价保持观望,仅维持刚需采购。而在电厂补库之时,一旦需求拉起,环渤海港口存煤偏低,沿海市场将再次得到提振;但受进口煤增加,叠加长协保供、政策压力等因素影响,市场上行幅度有限。
目前,江内煤价与北港煤价接近,显示了下游需求的低迷;此外,东北、华北等地尚未完成冬储,变集中采购为阶段性采购,部分电厂存煤提高至堆存能力的1/3,短期暂不急于补库,按需采购即可。由于主运煤通道无法满发、环渤海港口库存也没有得到垒库;叠加产地市场保持坚挺,预计港口煤价跌至本周末企稳。
从供应方面来看,疫情对煤炭运输的影响短期难消除,主运煤通道在煤炭外运中作用很重要,不仅发运数量在北煤南运中占比很高,而且是晋北煤唯一下水通道。本周,煤价仍会延续稳中小幅回调运行。
经过了为期一个月的消耗之后,将在11月中旬,迎来新一轮补库。因此,铁路调入恢复正常前,港口低库存对价格仍有支撑,促使煤价不会深跌。南方地区天气较温和,民用电需求不高;部分电厂负荷降至60%,沿海八省电厂日耗持续回落,降至170万吨以下,库存进一步向上积累,存煤可用天数增至19天。多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陆续启动,北方冬季施工受限,房地产复苏低迷,建材行业用煤需求回落,化工行业产量受到压减,进而减少煤炭消费需求。
短期来看,下游观望待降意愿尚浓,中小电厂尚能支撑一段时间,对高价采购市场煤兴趣不浓,预计下一个强势采购时间点后移至11月中下旬。其次,电煤需求呈阶段性疲弱。
再次,南方主要电厂库存储备充足,部分电厂憋着不拉,叠加长协及进口煤供应尚可,等待降价再说。江沪苏等地气温较为温和,民用电回落,工业用电独木难支,电厂日耗煤耗仍将保持中低位震荡。
因此,虽然主要运煤通道暂时受阻,发运减少,但对市场影响不大,煤价承压下跌。但在中长协合同稳定兑现以及下游库存历史高位、日耗偏低的情况下,市场继续上行动力不足。
首先,非电需求呈现季节性转淡今日智库注意到,纳入2022长协合同保供的仅为年产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2023年却将这一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在产的煤炭生产企业,同时还规定贸易商可作为中间环节签订合同,允许其合法合规加价销售,但不得通过企业贸易再次转售给发电企业。变化三:长协合同履约监管更加严格,违约惩戒措施操作性更强。该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煤电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始终超过基准价上限。
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今日智库还注意到,中电联近日发文指出,虽然电煤库存暂处于较高位,但受到宏观经济、疫情、气温、降水,以及煤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严重亏损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今冬明春电力保供面临较大挑战。
同今年长协合同相比,2023年长协合同的这些主要变化值得关注!变化一:煤炭社会供给面进一步拓宽,供给量有望进一步增加。摘要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做好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对2023年长协合同签约对象、签订要求、煤质要求、运力配置及履约监管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安排。
此外,从合同签订量来看,2023年的长协合同中新提出,煤炭企业不应低于自有资源量的80%,不低于动力煤资源量的75%。如此一来,相当于进一步提高了炼焦煤企业中自有动力煤资源的供应比例,动力煤的供给量有望增加。
评论列表